近期,谷歌机器人越发火爆,与此呼应的是前段时间百度贴吧事件的持续发酵。
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发展轨迹正是其拥有及管理者个人意志的体现,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的折射。相信每个执着于自我教育的人都有一番思考,今天我们就尝试着一起探讨一下。

谷歌总部
其实,成立之初,百度和Google差距并不大。
1998年9月,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成立了Google公司,Google网站1999年下半年才正式启用。
2000年1月,李彦宏和徐勇成立百度。两家公司均以搜索为主要业务内容,技术相似。
2004年Google上市,2005年百度上市。
十余年后的今天,Google成了全球访问量最高的站点,并在浏览器、云存储、操作系统、无人车、太空探索、可穿戴设备等多项领域取得成就。
2015年8月,Google宣布重组,被纳入新成立的Alphabet公司旗下,从而将Google和其他新兴业务剥离开来。
百度这十年在干啥呢?
推出了百度地图、百度国学、百度百科、百度旅游等,投资了“去哪儿网”、“糯米网”等。
为什么15年前几乎同时起步、10年前先后上市的两家相似企业,差距会越走越大?

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这样解释Alphabet名称的由来:“Alphabet是字母表,代表着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语言,也是Google搜索索引的核心!Alphabet也可以理解为‘alpha-bet’,意味着投资回报高于基准,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
目前,Alphabet公司旗下包括:研究生命科学的Verily,主要研究智能隐形眼镜、可分析注射进血液中纳米粒子的手腕电脑、让生命避免死亡的抗衰老研究等;Sidewalk实验室,这个团队想把月球探测器应用到城市生活中;Titan无人机项目……等等。
Google的另一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亲自领导了一个秘密实验室——Google X,这座实验室位于加州旧金山湾区某处,研究项目包括太空电梯、谷歌眼镜、GoogleDriverless Car、Project Loon在内的众多科技产品。
反观百度,过去几年稳居国内搜索引擎的第一把交椅,身处“舒适区”,创新乏力,利润快速增长。2015年6月,李彦宏在百度糯米“会员+”战略发布会上表示,百度账上有500多亿现金,拿200亿投给糯米。
可以说,在起跑阶段并驾齐驱的Google和百度,今天之所以相去甚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选择了不同的路。

创始之初,Google官方将公司使命定为“集成全球范围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To organize the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accessible and useful)”。非正式口号“不作恶(Dont be evil)”,由工程师阿米特·帕特尔(Amit Patel)提出。
2004年,Google的招股书(Google创始人的一封信,后来被称为“不作恶宣言”)曾说:“不要作恶。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即使我们要放弃一些短期收益。”
Dont be evil.We believe strongly that inthe long term, we will be better served —— by acompany that does good thingsfor the world even if we forgo some short termgains.
据说,一开始,人们普遍认为“不作恶”这个口号毫无意义,毕竟哪个公司的目标也不是作恶,而是赚钱好吗?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当短期利益和作恶捆绑着出现时,Google价值观的优势便显现无遗。
是的,你没有看错,一个以“不作恶”作为口号和发展目标的公司,他的核心价值是为改变世界为终极的目标的。也正因为在其经营价值与目标上的不妥协,谷歌离开了天朝,如今,年轻的一代甚至只知道百度,而不知道有谷歌!想想自己能上谷歌的那个时代,是多么幸福啊!

百度贴吧事件后,有人说百度应该重塑价值观。目前,百度百科对“百度公司使命”的描述是“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对“百度核心价值观”的描述是“简单可依赖”。可是,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准的百度公司,我实在不知道他的价值观在哪里?一个排名搜索都能用竞价去牟利的企业,不知道有何价值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