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贫如洗的陈家
萍乡上栗一父亲卖儿案背后的隐痛调查 全村村民曾联名请求法院从轻处罚
今年9月,陈加如站在上栗县法院刑事被告席上接受法律对他拐卖自家儿子的制裁,引来社会众多人士关注。陈加如一家四口,却有三个是残疾人,卖子之事曾引起村民的愤慨,因为这个被卖的孩子是陈家唯一健康的,可谓是陈家的希望。但之后全村村民却联名请求法院从轻处罚这位“冷血”的父亲,因为这家人太可怜了……
说去看病把儿子给卖了
用家徒四壁形容家住上栗县鸡冠山乡横下村村民陈加如的家并不为过,这个全家都以吃低保过日子的家庭,给周边邻居的印象除了可怜,就是贫穷,几乎穷得揭不开锅。
说话都艰难的叶友华是第一个发现丈夫卖掉2岁小儿子的。2009年11月30日上午11时许,准备点火做饭的叶友华听到丈夫陈加如叫她,称他不在家吃中饭,一会带小儿子陈林到医院去看病。然而,当陈加如回家时,叶友华发现小儿子并未一起回来,陈加如只回答了一句:已经卖了。叶友华起初以为是句玩笑话,但之后,陈加如拿出300元钱给她,并让她不要闹时,叶友华才意识到儿子是真的被丈夫卖了。
横下村村民回忆称,那段时间,走路不便的叶友华发疯似的四处寻找儿子,可始终没有打听到儿子的下落。
警方找回时儿子变白变胖
据村民回忆称,陈加如在卖掉小儿子之后的第二天也消失了。直到3个月后,陈加如再次出现在村里时,村民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很快,陈加如交代了卖子的事实。原来,早在2009年10月下旬,陈加如便告诉村民柳小平,想将小儿子陈林给别人,换些钱以便给6岁的大儿子陈明治病。柳小平想起在上栗县做生意时,认识一名开超市的妇女想抱养孩子,当即就答应帮陈找买家。于是,由柳小平作为中间人,陈加如以3.6万元将陈林卖了。据介绍,柳小平先后四次共拿了2万元给陈加如,剩下的1.6万元由柳小平保管。
警方根据陈加如的交代,立即前往上栗县找到已被卖几个月的陈林。当民警将陈林抱回家时,邻居们发现陈林变白变胖了。据柳小平称,买走陈林的那户人家经济条件优越,所以将陈林养得白白胖胖的。
糊涂父将卖子钱花光
而叶友华也承认,因为家里穷,儿子在家吃不好睡不好,找回来时儿子的确比之前胖了。
对于陈家的状况,当地村干部透露,这是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因家境贫寒,陈加如30多岁时才在亲友的介绍下与邻乡的叶友华结婚,之后生育了两个男孩。而陈加如本人患有残疾,妻子叶友华曾因交通事故导致大脑受损,且上肢残疾,无生活自理能力。大儿子陈明身患怪病,年仅6岁却未老先衰。就是这么一家四口,却有3个是残疾人。
对于陈加如之前所称,卖掉家中唯一健康的小儿子是为了给大儿子换来药钱,而且收养小儿子的人家家庭富裕,也算是给小儿子找到一个好归宿,这一说法得到村民同情。然而,警方调查后发现,陈加如在卖掉儿子拿到2万元钱后,前往外地打工期间,却将这2万元花了个精光。
全村村民联名请求轻判
根据法律规定,陈加如将亲生儿卖给他人,钱也被其挥霍一空,是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依法构成拐卖儿童罪。
今年7月,陈加如涉嫌犯罪一案由上栗县人民检察院依法移送到上栗县人民法院审理。就在法院审理期间,一份签满横山村村民名字的“联名请求书”由村干部送到了法院。
这份请求书写道,陈加如卖儿一事,本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严肃处理,而陈加如被拘留之后,陈家母子三人没有饭吃,一旦陈加如被判刑入狱,也就意味着这个家庭破散,希望法院领导从轻处罚陈加如……
据了解,陈家的困难也引起了当地法院领导的关注,8月25日,上栗县人民法院院长陈明辉来到陈加如家中为其儿子过生日,并为他们家送去了粮油等生活物品。
法院依情从轻处罚
据介绍,《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如果这样,陈加如至少要面临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然而,出于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上栗县法院最终审理认为,被告人陈加如、柳小平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将被告人陈加如的儿子陈林卖给他人,其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均构成拐卖儿童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陈加如是主犯,应按照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被告人柳小平起次要作用,是从犯,依法应减轻处罚。案发后,被告人陈加如到公安机关自首,依法可减轻处罚。对此,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拐卖儿童罪判处被告人陈加如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6000元;判处被告人柳小平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5000元。
记者手记
期待陈家幸福
采访中,我听到一个让人欣慰的消息,陈加如从看守所出来之后,在好心村民的帮助下,已在当地一家工厂上班,陈加如的生活重新开始了。
的确,四口之家,三人残疾,这个家庭需要关怀,需要帮助,我们也看到当地政府让他们吃上了低保,看到了全村村民伸出的援手。我们要感谢这些善良的村民,在陈加如身陷囹圄之时伸出了温暖之手,联名请愿;感谢法院从人性化、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让这个贫穷之家没有散,让这个家重新走上生活的正轨。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农村大病治疗救济方面的缺憾,谁来为穷人的大病“埋单”?我们希望社会医疗体系早日完善。
我们期待,在陈加如勤劳下,陈家的日子能尽快好起来